其实潜水分了很多种类。每一个种类都有不同的考核方式,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水肺潜水,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个名字小编有一种肝疼的感觉,话说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是什么
水肺潜水是一项装备密集型的运动,如果没有气瓶,调节器,面镜和脚蹼等装备的帮助,人类是无法在水中正常的呼吸和行动,如果你只是一个潜水小白,那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家潜水需要,开始学习水肺潜水装备的使用,和在水下需要的技巧,这个才是我们正确了解水肺潜水的方式。当然在潜水后期,你可以试着找到适合自己的潜水装备,拿着自己的潜水证,潜入水下,观察海洋世界的丰富和震撼,这是水肺潜水能带给我们的最好的体验。
水肺潜水玩什么
在很多潜水推荐文章中,都会引用类似的文字“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被水覆盖,如果你不会潜水,那么你只能享受剩下不到30%的风光。”额,太矫情了,说完也不知道到底玩什么。我觉得应该详细和大家聊聊,潜水到底玩什么?
1、动物爱好者
这类爱好者最多,毕竟比起陆地上结构类似的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水生生物在体型、色彩、行为上都实在太独特了,再加上普遍智商偏低,人类又是水中的外来生物,它们不太认生。在水中观察水生生物会得到比陆地上更好的体验。
但是不同类型的动物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去观看,对于潜水员也有不同的要求。大家最容易见到色彩斑斓的热带鱼、海马、海兔,在水深20米左右,珊瑚密集的地方集中。这类潜点在热带地区常见,离我国较近的主要是东马、菲律宾和印尼、泰国。这些地区的潜点水温较高,通常都在25度以上,多数潜点流较小,很少有超过3节的大流。(但也有以流大为特点的潜点)
而很多资深潜水员津津乐道的海洋霸主,如垂头鲨、蝠鲼,都在洋流交汇、水流混乱,温度较低的地方常见。比如潜水员心中的圣地——加拉帕格斯,就以水冷、流大著称。所以很难在一次行程中兼顾两种需求,不同环境也对潜水技术和装备提出了各种要求。
2、铁血军迷派
历史上有很多次大型海战发生在水深较浅的近岸地区。特别是二战发生在菲律宾的几次每日交锋形成了一大片军舰墓地。而在地中海的U艇坟墓就更能戳中某些玩家的G点。潜入深蓝去观看这么钢铁巨兽,是一种非凡的体验。当然,一些具备相应级别的技术潜水员还能够进入沉船,穿过逼仄的船舱通道,从骸骨旁经过,渗透到这些巨兽的心脏部位,看着巨大的轮机组,体验时光回溯带来的奇特体验。
3、修仙派
自古修仙的人好像都喜欢清静,爱跑到人迹罕至的地方蹲着。潜水圈里有这么一群人,我估计他们就是要成仙了,特别喜欢追求宁静、深远和黑暗。因此他们选择钻入洞穴深处,那里除了灯光能够照亮的范围外一片死寂,没有光,除了自己呼吸的声音,一片沉静。如果这时候使用的是CCR设备,你可能会在绝对的安静中听见自己的心跳。我想这个时候一定是冥想的最佳时刻。
对了,你可以和任何一个你觉得话多的人一起潜水,因为在水里大家都得乖乖叼着调节器,说话可不是个理智的选择。
4、色友
水下摄影其实什么都能拍,动物能拍、战舰能拍、人像也能拍。不过,前面两种应该算是某种记录吧,是一项活动的附属品。只有人像才是单独的一种玩法。所以我想这里的色友,就是那些喜欢拍人的大师吧。
人像摄影中模特是很重要的一环。那么玩水 圈子里,哪类爱好者的线条最好?敲黑板!答案是:自由潜。自由潜水因为完全依靠身体机能,要想有好的表现,对身体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柔韧性不好不行、太胖不行、力量弱不行,甚至吃太多高热量的也会影响表现。你说,这个圈子的身材能不好?
学好潜水,就能愉快的约自由潜的帅哥靓妹拍拍拍啦。一个较好的自由潜玩家也只能在水里呆上2分钟左右,如果摄影师不具备水肺潜水的技能,估计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好机位、调好参数、构图成像吧。
5、极限体育爱好者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精神。在潜水圈里,更深、更久、更远则是大神们永恒的追求。目前人类非饱和水肺潜水的深度记录是由埃及潜水员Ahmed Gabr在2015年于红海创造的332.35米;最长潜水时间记录超过了2天;而最长推进记录在洞穴潜水领域,一直是最为核心的追求。即便是你不愿意尝试这些接近生理极限的挑战,那仅仅是尝试在“零重力”环境下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姿态也一样充满了乐趣。潜水与其他事物的链接都被斩断,变成了一种真正的运动。
总得来说,我觉得应该把潜水视做工具,是一种赋予我们进入未知领域的手段,至于要在这原本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实现何种目标,我想每一个选择潜水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打算。
潜水,比骑自行车还简单的运动
潜水,特别是娱乐向的休闲潜水很安全,但并不是没有危险。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没有技巧地捏住前刹,你很有可能会头破血流。额,别问我为啥知道。
所以潜水需要学习与练习,但一切并不困难。如果只是将潜水用作观光的手段,做一名以安全为第一考量的休闲潜水员,而不去挑战风险,那么潜水的学习难度更低。
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会详细介绍如何规划自己的潜水学习途径和进步通道,更会花专门的篇幅介绍潜水风险。但是在这一切开始之前,我还是希望刚刚开始通过此文了解潜水运动的读者能够正确看待潜水的安全问题。
潜水运作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证人得以在水中安全停留的方法。和其他所有运动一样,当你越接近你运动能力的极限,你就越可能在运动中受到伤害。所以,只要经过合理的训练,保守地进行潜水,这项活动的安全系数很高。
潜水并不是贵族运动
潜水运动贵不贵,我认为取决于选择进行什么类型的潜水。
单次休闲潜水时间在40-60分钟左右,价格普遍在人民币100-500元之间,其往往取决地区的消费水平和潜水中提供的服务。多数时候单次潜水的价格和潜水安全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因果关系,便宜并不一定就不安全。另外,在一些特殊地区潜水需要购买许可证,这会提高潜水的费用。
如果选择技术潜水,费用花销往往没有上限,资源越多、花费越高相对来说任务越有保障,但往往潜水员只能在花销和安全方面取得一个惯用的折中方案。
有时我觉得潜水活动反而提高了旅行的性价比。比如前往马尔代夫度假,如果不会潜水,那么上岛后就只能享受碧海蓝天和莫吉托了;反之,你还能进入到这一潜水胜地喧闹、多彩的一面。而你多花的仅仅是几百元钱的潜水服务费。
但潜水运动也是贵的,就像爬峨眉山和爬珠峰的区别一样,目标海拔每提升几百米,就会对设备、资源、支持的要求提高一大截。如果有一天你计划潜入百米深海,进入幽暗洞穴,你会发现你每吸掉一口气体的感觉跟用美刀烧火做饭差不多。
丰俭由人,貌似和自行车运动也差不多。
对不起,你不能潜水
首先,怕水、恐水,拒绝学习游泳的人,不要学习潜水。潜水活动中有一种最恐怖的人叫“恐慌潜水员”,任何一个潜水员都有可能成为恐慌潜水员,即便是那些拥有100米大深度洞穴潜水经验的老司机。恐慌潜水员不仅会危及自身安全,甚至会连累旁人。可想而知,怕水、恐水、拒绝学习游泳的人,不应该学习潜水,因为恐慌的几率更大。当然,目前最大的潜水培训组织PADI并不要求学员在初学潜水时会游泳,这一科目的考核可以用不穿浮力背心的浮潜代替,并且所有学员都需要完成10分钟的无辅助水面漂浮。如果怕水,负责任的教练应该是会劝退的。
其次,是身体疾病或缺陷。如果有身体残疾,如肢体缺失,只要能够正常的操作潜水的设备,就不会妨碍你潜水。但是患有脏器疾病就要非常小心,需要询问医生以了解是否可以潜水。例如肺部疾病、心脏病患者,应该严格禁止潜水。
有一些可能导致失能的慢性疾病应该在评估病情后,在身体状况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潜水,但潜水风险会增加。比如糖尿病、癫痫、哮喘。英国潜水员lan Rolland
就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次潜水都需要带着糖块,但是也完成了很多高难度的技术潜水。其最后在一次潜水中去世,死因不明,是否与糖尿病有关不得而知。所以,这类人群可以潜水,但是要充分保守和谨慎。而心脏疾病,特别是先天性心脏机构缺陷的患者,尽可能的放弃潜水,一是低温会增加心脏负担,二是心脏的血流循环不正常,特别是存在房事间隔未闭的情况,会导致本应流入肺动脉的血液混入动脉血,导致完成潜水上升时,肺部排出体内惰性气体的效率降低。
还有一类肺病——气胸要严格禁止潜水,即便是已经痊愈。在潜水时呼吸的是与环境等压的压缩气体。如果出现肺部破损,即便是细微的破损,会导致一部分气体逃逸到肺外、胸腔内。随着潜水结束上浮,环境压力降低,这些气体会膨胀,但是因为不在肺内无法排除,会形成气室挤压肺部,严重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呼吸,造成可怕的后果。如果不幸罹患过气胸,浮潜是最为安全的选择。
当然,孕妇不能潜水。这是因为目前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判断潜水是否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伤害,保险起见不要冒险。
怎么呼吸
你可能会认为,你可需要在水下使用装备,所以人为屏住呼吸是安全的,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安全潜水的第一条规则就是永远不要屏住呼吸,而是通过正常呼吸尽可能地保持呼吸道畅通。
不能在水下屏住呼吸的主要原因是,你走得越深,压力越大,而你肺部的体积减小。这意味着你的肺部以及它们内部的空气都被压缩了,如果这种空气可以通过呼吸的方式逃脱,这不是问题。
当你上升时,肺部的空气变得不安全。如果你在上升到表面时屏住呼吸,那么肺部和它们内部的空气会随着水压的减弱而扩大。由于空气无处可逃,无论器官的有限容量如何,它都会在肺壁上膨胀。
当你吹入太多空气时,就像气球弹出,你的肺可能会撕裂或塌陷。肺部过度膨胀还可能导致血液中的气泡或心脏上的压力过大,如果不纠正,这两者都可能致命。
所以,在水肺潜水时屏住呼吸和过快的呼吸方式都是错误的,缓慢的呼吸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潜水更加的舒适,也可以增加我们在水下的潜水时间。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